近日,来自孟加拉国、越南、摩洛哥等10余个国家的60余名西南科技大学留学生前往四川省非遗体验基地——四川欧阳曼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与“留学科大·感知中国”扎染文化体验活动。
走进四川欧阳曼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美丽工坊”,内外各色花木点缀其间,四周墙壁上挂着拼布、扎染、线绣作品,隔壁的一间半开放空间里挂着扎染纱布,彰显扎染的独特魅力。传统扎染技艺传承人欧阳曼娘正在和残疾人阿姨布置活动现场,一边忙活一边热情招呼大家随意参观。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之一。”活动中,欧阳曼娘一一为大家讲解了扎染的历史、工艺起源、扎染样式、工序特点、操作技巧等基础知识,并在现场进行了选材、晒料、起缸、扎染、蜡染、灰缬等全部工序的示范演示。很快,一块色泽光亮、形式丰富的布料出现在她手中。
在欧阳曼娘的指导下,留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每人领取一块白色布料后,通过扎、捆等手法将布料扎成各种形状,并将扎好的布料放入染料中浸泡冷染,在充分浸泡冷染后,一件件色彩斑斓、图案各异的扎染作品就做好了。
体验结束后,留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深刻体会到扎染技艺魅力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思,让我学习和了解本土文化。”阳光下,越南留学生阮日薇正将自己的扎染作品夹起来悬挂晾干,她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告诉记者,他们非常开心能够参与扎染体验,在短时间内体会到非遗技艺的魅力。
“基地每年都会接待数量不等、来自各地的外国友人,尤其是在外地做展览的时候,许多外国友人都会被扎染技艺吸引而来。”欧阳曼娘介绍,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扎染的历史与工艺,基地还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传播活动,去年实施了“千人助残·千只卯兔进京城”项目,帮助15名残疾女性提升手工制作水平、增加收入,走出了扎染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希望能有更多人分享推介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非遗技艺。”欧阳曼娘说。
据了解,自2017年起,西南科技大学持续举办“留学科大·感知中国”系列活动80余场,涵盖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发展等多元体验,鼓励学生们利用自媒体分享所见所闻,促进民心相通,鼓励他们感知、融入并热爱中国,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文 西南科大供图)
编辑:练思佳 校对:张春梅 审核: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