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青年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始终是绵阳人才服务工作核心课题。如何破题?聚焦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今年以来,市科协创新开展智创荟“三江汇智 创享沙龙”活动。
4月29日,以“相约绵阳 向新而行”为主题的首期沙龙活动举行。来自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青年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见证了一场科技与人文交织、理想与实践共振的思想盛宴。
当天下午,青年科技工作者们踏入绵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穹幕影厅,开启一场“时空对话”。展览馆序厅和8个篇章,如同穿越“时空长廊”,分历史、分阶段展示绵阳发展历程、展现发展成就、展望未来蓝图,生动阐述了绵阳城市的“DNA”。
参观过程中,绵阳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和远景规划,以及敢闯敢干的干事氛围,让人印象深刻。走出规划馆,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丽感慨万千,“读书时就听说绵阳科技实力了得,来了之后更有直观感受,科创是绵阳发展最靓丽的底色”。
于广大青年而言,选择一座城市,往往意味着选择一种发展理念、选择一种成长环境、选择一位“城市合伙人”。“一日看尽绵州景。”绵阳市中心医院在站博士后王德才表示,“在规划馆内,我直观了解到绵阳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的蓝图规划,让我能了解绵阳、爱上绵阳。”
创新,是绵阳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发展基因。回望历史,一位位科研工作者奉献自己、发光发热,把奋斗足迹留在科技城大地上。
当下,这股精神仍在延续。活动特邀深耕绵阳多年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九研究所专家围绕“在绵阳的科研实践与情怀”及“科技工作者的多维成长路径”进行经验分享。“我在绵阳工作21年了,绵阳具有良好的科研生态,在座各位如果能通过今天的活动多认识一些朋友,也有助于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专家的分享引发了台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共鸣。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科技工作者听后感触颇深,“我们只有在科技报国的征途中一往无前地实干,久久为功地力行,才能在科技发展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在技术突破的征途中斩获成果。”
潮趣、好玩,是青年爱上一座城市的理由。那么,如何让城市更好玩?在现场的“乐享绵阳”非遗体验区上,羌族草编、羌族传统刺绣工艺、绵阳面塑给出了答案。
科技与文化的化学反应悄然发生。几片不起眼的草叶,在北川羌族草编传承人张晓莉的一双巧手中,很快就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她一边给一旁驻足观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发放草叶,一边指导其编织。“创新,为民间草编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我也祝愿青年科技工作者用双手编织出科技强国梦想。”张晓莉表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科技工作者表示,“通过活动真实地碰触到绵阳丰满且生动的形象,我更好地认识了这座城市。在参观和交流过程中,我感受到绵阳不止科技这一面,可以说是千面绵阳。”
今日之绵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市科协旨在通过系列交流活动,进一步激发参与人员扎根科技城的热情。
“创新基因”正在绵阳迅猛生长。在这片科创热土上,一场关于未来、关于青年、关于无限可能的叙事,正翻开新的篇章。“三江汇智 创享沙龙”将持续以多样的活动形式,为全市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成长竭力服务,打造“永不落幕”的人才磁场。
(涪江观察记者 杨方彧 杨沐琪 文/图/视频)
编辑:曹海容 校对:王政 审核: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