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节日,绵阳的温暖!一起守护每一份“听”觉幸福

  • 涪江观察
  • |
  • 2025-03-03 19:01:20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小雷达”

也是需要关心与呵护的“好伙伴”

今天(3月3日)

世界爱耳日

科技助残

现场义诊

科普宣教

绵阳的爱耳日活动温暖有爱

快和涪宝一起

  给我们的耳朵更多“宠爱”!


科技助残

  3月3日上午10时,在绵阳五一大厦内,一场跨越“无声”与“有声”的急救演练牵动人心:听障人士翁载勒在手机屏幕上快速划动,打开“绵阳120无障碍呼救系统”,点击文本呼救,发送“头晕、不舒服”消息后,120急救平台的救护车精准定位事发地,急救人员匆匆赶来……

  这场生命接力的演练,发生在绵阳市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暨120无障碍呼救系统启动仪式上。现场,由市卫健委推出的“绵阳120无障碍呼救系统”微信小程序上线,通过创新文字呼救模式打破听障人士等人群急救沟通壁垒,让他们通过无障碍沟通,获得及时救援。

  急救呼救新方式如何解锁?记者跟随演示进行操作,先打开手机微信,搜索“绵阳120无障碍呼救系统”,点开后勾选同意进入系统,填写姓名、联系电话、呼救地址、描述病情或险情,再选择语音呼救或文本呼救,另一头的120急救平台马上就能收到,全程可实现语音、文字交流,救援资源也能快速调配到位。

  据市卫健委三级调研员张敏介绍,当听障人士等人群使用文本呼救功能时,平台将会将文字报警信息转译成语音,播报给120指挥调度员听,120指挥调度员的语音回复也将转译成文字发送给听障人士,以此打通听障人士等人群的120无障碍报警渠道,实现独立报警。

  “一直以来,卫健委都秉持为全人类健康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这一理念,因此在健康行业中也要关注到使用不便的听障人士。”张敏说,接下来还将扩大服务能力,借助一切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增强健康服务,用科技助力残疾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必要诉求。

  活动现场,科技与温情交织的细节处处可见。在急救演示区,听力一级残疾的手语翻译员贺诗琪戴着人工耳蜗,为在场听障人士双手比划手语,复述专业医疗术语。“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我因为科技受益能够成为大家的‘桥梁’,也更希望这一平台能够帮助更多听障人士实现无障碍交流。”

  另一边,听障人士范星在急救人员的帮助下不仅学会了“绵阳120无障碍呼救系统”的操作,还积极上台参与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的学习。“以前都得依靠别人帮忙,现在学会这么多实用的技巧,心里踏实多了。”范星说。

  据统计,绵阳有听力言语残疾人9.31万人,占全市残疾人的25.03%,其中,持证听力言语残疾人1.51万人,占持证残疾人的9.8%。

现场义诊

  在江油爱耳日活动现场,设置了耳科义诊服务台和宣传展示展板,医疗专家免费为前来咨询的市民开展耳科检查。不一会,义诊服务台前就围满了前来咨询的人,市民们一边检查耳朵、学知识,一边解锁护耳新“姿势”。

  “医生,我感觉人上了年纪,听力越来越不行,简直恼火。”今年65岁的张大爷习惯用棉签掏耳朵,导致耳道发炎,现场经过医生检查,原来,张大爷未能正确使用掏耳工具,造成耳内堵塞,长此以往导致听力下降。

  “给耳朵放个假!”江油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东现场传授护耳口诀:少戴一小时耳机,耳朵呼吸更畅快;棉签换成热毛巾,温柔清洁不“暴击”;遇耳鸣别硬扛,及时就医是王道。“耳朵就像娇气的小公主,得宠着养!”他笑着比喻。

科普宣教

  北川羌族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创新打造“健康服务+科普宣教+社会动员”三位一体模式,在永昌镇新川社区市民学校开展“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第26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现场,北川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医师徐培俊为市民们重点讲解了爱耳日简介及历史背景,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中耳炎等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介绍了耳道清洁误区、药物性耳聋预防等实用知识,并提出爱耳护耳实用建议。医师特别提醒市民们,日常需注意防范噪声污染和耳毒性药物伤害,培养科学用耳习惯。

  另一边,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手语教师李莉娜创新采用“手语教学+知识竞答”模式,从日常工作和生活场景会话入手,生动形象地为全体学员讲解手语知识、手语动作等,并耐心进行演示。现场设置的“爱耳日知识竞赛”也吸引众多市民参与,40余名优胜者获得了小礼品。

  与此同时,北川残联还联合交通、教育、卫健等部门构建宣传矩阵。辖区30辆出租车顶灯全天候滚动播放爱耳日宣传标语,汽车站、医院、学校等场所电子屏高频次推送护耳知识。各乡镇残联通过发放宣传册、召开座谈会、播放宣传动画视频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爱耳日”宣传活动。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 张瀚巍 唐舒琪 杨沐琪 朱博文 文/图)

编辑:文婷 校对:王政 审核:袁媛 邓娟

0
X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