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下海!去年以来,中国科技又迎来一波高光时刻,接连涌现出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大国重器”。而在这些了不起的“大国重器”里,总能发现“绵阳造”的身影。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绵阳造”某测控特种产品,能够在火箭点火5秒内实现捕捉追踪;
◆2024年7月3日,神舟十八号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绵阳造”航天服连接器保障了航天员天地通话和生命生理数据信号高可靠地传输到控制中心;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成功“飞天”,“绵阳造”某测控特种产品、空间通信行波管的关键部件、多款环行器与隔离器,托举火箭撕开云隙,在天空划出一道绚丽的轨迹;
……
一年来,“绵阳造”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持续为“大国重器”贡献“新力量”。
2024年12月26日,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防务连接器生产厂经理夏旭站在公司门口,目送一辆装载着航空航天领域产品的货车出园。看着眼前这一幕,这位参与航天服连接器及飞船对接连接器制造的工匠,脸上洋溢着骄傲与自豪。
“小器件,也有大能力,它关乎着航天员能否安全稳定出舱作业。”多次参加神舟系列飞船相关专用连接器生产的夏旭说,华丰科技自主研制的连接器能够有效保障神舟系列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时的信息传输,且实时监测航天员生理数据。
作为中国连接器行业的奠基者,华丰科技如何做到产品“最优解”?“我们的优势在于高可靠性。”面对提问,夏旭不假思索地说,“我们这一行业有‘0’和‘1’的判定,生产的一批器件里,但凡有一个未达到标准,那这一批都不达标。”换句话说,生产出来的连接器需经过100%的检测与筛选。“为此,我们还会按批次对连接器进行模拟测试,如破坏性、震动性、高温、高腐蚀、盐雾测试等,确保其在太空环境下的正常使用。”夏旭说。
高可靠性的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华丰人的坚守。始建于1958年的华丰科技,是中国电连接器行业的先行者,老一辈华丰人以艰苦创业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因此获得国家的信任。
“我们研发团队在每次技术攻坚克难中,始终秉持科技报国的理念,通过对技术资料分析、验证,再从华丰技术底蕴中寻找突破。”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飞介绍,近年来,华丰科技通过加大自有研发投入及与国际知名同行开展合资合作等方式,不断增强产品技术领先优势,也逐渐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快速启动高速连接器的开发,与国内通讯巨头合作推动新产品的开发,连接器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航天工程、5G通讯、超级计算机等重要领域……从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实现天地往返,到2024年神舟十九号成功“飞天”,华丰科技在坚守护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二十五载的过程中,持续取得科技“硕果”。
实际上,在广阔的电器领域,连接器只是“沧海一粟”。“电器领域非常广阔,连接器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点,但我们做的,就是不断挖深这个小点,做到最优。”高飞说,华丰科技将继续夯实防务业务,立足“系统”,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装备实现自主可控做出贡献。
华丰科技屡次逐梦深空,与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双向奔赴”密不可分。
当前,绵阳抢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重大机遇,谋划推出一系列“科技创新先行”的改革举措——
创新建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创新实施“科技助理”制度,创新建立涪江实验室、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科创基金小镇、川渝首家科技银行,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不仅推动绵阳跨越发展,更是为全国航天事业发展贡献科技之城的责任担当。
日前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抓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点任务,更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近日召开的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健全科创基金集聚区运营管理机制。
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息。面向2025年,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韦表示,将建立健全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激励机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将改革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出题人”与“阅卷人”的作用,鲜明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导向。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 刘曾太 实习生 王翔宇/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曹海容 校对:王政 审核: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