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文化三推”让世界看见绵阳》文章、《四川日报》刊发《绵阳“文化三推”系列活动今年已先后走进全国9个城市 优质资源“打包出川”秀魅力》文章,共同聚焦2024绵阳市“文化三推”系列活动,点赞绵阳一年来以城为盟、以文为媒、以旅为脉,在一次次“走出去”中“引客来”,让外界看到绵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文化瑰宝,也在更深层次整合资源,更大范围寻求合作共赢,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全文如下:
“文化三推”让世界看见绵阳
本报记者 王明峰
12月18日,一台融合四川绵阳“文化+科技”的“大秀”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文体中心广场拉开帷幕。作为2024绵阳市“文化三推”活动(城市品牌推广、文化艺术推介、文旅产品推销)第9站,此次深圳行以系列“宝藏级”好物,诠释绵阳人文之美、自然之韵。
活动现场,四足机器人大方迎客,“最长虹”展馆呈现智慧家居生活体验,秀出硬核科技;金峰雄狮、绵阳拼布、蜀绣等非遗技艺,展现传统文化之美;李白文化长廊,透出历史之绵长;地标农产品,尽显物产之丰富。
绵阳市“文化三推”深圳行中,“机器狮”受欢迎。主办方供图
今年以来,绵阳市“文化三推”活动已先后走进厦门、杭州、青岛、重庆、昆明、西安、石家庄、南京等地。每站活动集中展示富有地方特色、彰显巴蜀魅力的优质文旅资源,就像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把“绵阳好物”带给当地市民游客。
在展区布置上,绵阳市“文化三推”活动打出“创意牌”,选取羌绣、剪纸、川剧盔头等展品“打包出川”,开展文旅资源推介,让当地市民游客全方位感受绵阳的历史人文、四时风光。
一系列具有绵阳特色的剧目亮相“文化三推”活动。其中,多媒体儿童剧《哪吒》在厦门演出收获好评;音乐剧《将进酒》在杭州带领观众梦回大唐,徜徉蜀地;民俗风情剧《云朵上的尔玛》在青岛献上视听盛宴;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在昆明精彩上演;芭蕾音诗舞《涪鸥》登陆深圳,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画卷……
文化“吸睛”带动消费“吸金”。活动通过线下发放消费券,让当地市民选购“绵阳好物”,化“流量”为“销量”,激发当地市民游客的消费热情。数据显示,通过“文化三推”系列活动,绵阳市与多地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与引客入绵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近亿元,实现文旅商品销售总额2836万元,电商平台“熊猫赶场”入驻商家达400多家,推动了文旅资源共享、发展和优势互补。
频繁“出招”的背后,是绵阳市从登台“吆喝”到直接登门“吆喝”的转变,让本地优质文旅资源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走向“天下谁人不识君”,进而迎来“车如流水马如龙”。
主动“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在活动中,绵阳市做好与当地的情感连接。以“文化三推”河北行为例,绵阳推出《平武“冀”忆 感恩同行》主题摄影展,50余幅照片向观众讲述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那段千里驰援、众志成城的记忆。看着摄影展上的一张张照片,参与绵阳市平武县教育对口支援的石家庄十二中学教师崔锡升说:“希望石家庄和平武能有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两地越来越好,两地人民越来越幸福。”
“文化三推”活动用文化吸引人,用情感打动人。在活动中,绵阳市把所到城市的实践作为观察样本,既表达“自己”、深化“共赢”,也取得“真经”。比如,在西安,了解如何运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旅大IP;在重庆,学习以文旅融合新业态解锁城市流量密码;在深圳,探寻“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新模式。
由近及远、从市内到省外,绵阳“朋友圈”越来越广。一年来,绵阳以城为盟、以文为媒、以旅为脉,深化“文化三推”活动,在一次次“走出去”中“引客来”,让外界看到绵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文化瑰宝,也在更深层次整合资源,更大范围寻求合作共赢,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绵阳“文化三推”系列活动今年已先后走进全国9个城市
优质资源“打包出川”秀魅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紫鑫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这款炳林毛笔是省级非遗,经过80多道全手工工艺才制作而成……”12月18日,深圳市南山文体中心广场热闹非凡,2024绵阳市“文化三推”活动(城市品牌推广、文化艺术推介、文旅产品推销)深圳行在此拉开帷幕。
跨越1700公里,绵阳将具有本地特色、彰显巴蜀魅力的优质文旅资源“打包出川”,在深圳开展非遗文创展示展销、互动体验活动等,多维度呈现文化风韵。
跳出四川看绵阳,在全国找坐标。从厦门启航,今年以来,绵阳市“文化三推”系列活动已先后走进全国9个城市。
以文会友,展示文化之美
与大熊猫玩偶亲密互动,品尝一碗热气腾腾的绵阳米粉,在蜀派古琴前学习演奏技艺,在“最长虹”展馆回望长虹从传统的电子信息到如今覆盖智慧家居、人工智能的科技之路……活动现场按“吃、行、游、购、娱”思路,设置绵阳馆、李白文化长廊、非遗互动区、涪城主题馆、熊猫赶场、“最长虹”展馆等六大展馆及展演区,集中展示绵阳精品文旅资源、文创产品、非遗技艺、科技文化、“绵阳味道”,向深圳的朋友们发出绵阳之约。
文化的交流碰撞,还有更多演绎形式。
18日19时30分,能容纳1300余人的深圳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内座无虚席。随着3D效果的雪花飘然而下,本次“文化三推”深圳行主要活动之一——原创芭蕾音诗舞《涪鸥》上演,这是四川首个融合音乐、舞蹈、诗歌等形式的芭蕾舞。“很震撼,想不到芭蕾舞剧还能与羌族文化、海鸥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深圳市民潘欣在演出结束后仍意犹未尽。
通过演出展现城市魅力、促进文化交流,绵阳已非首次。此前,《将进酒》《哪吒》《云朵上的尔玛》等绵阳原创剧目已在“文化三推”活动中相继上演,受到观众热捧。
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绵阳,红色文化、国防科技文化、三国蜀汉文化、嫘祖文化、文昌文化等交相辉映。以文化为突破口,成为激发绵阳文旅资源活力的关键一招。
“我们以文为媒,把最具特色的绵阳文旅商品和文艺表演带到各地,让当地人能实地感受具有绵阳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品牌和充满巴蜀风韵的文艺活动。”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温芬说。
产业携手,共享发展机遇
与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产业、人才交融互动,多形式秀出城市魅力,也是此次深圳行的题中之义。
18日下午,在绵阳市涪城区“文旅+新型显示”投资恳谈会上,四川飞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文斌跑步上台进行投资推介,他笑言:“深圳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不跑,我跟不上啊!”
2022年AI技术全面爆发,该公司迅速成立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心,并与绵阳本地科技公司合作。余文斌现场发布相关需求,期待与深圳公司产生合作互动。
活动中,新型显示产业链企业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以‘文化三推’为桥梁,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绵阳、涪城产业的平台。”绵阳市涪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全省第二大经济体,绵阳近年来秉承“开放活市”战略,从“城市三推”到“文化三推”,从“绵品出川”到“文化出川”,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西部内陆城市始终积极主动谋求“出圈”。“文化三推”所到之处,绵阳多维度向外推介和展示自己,以求链接更多有效资源,加速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发展链条,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能级跃升。
“从报恩寺出发,探寻‘深山故宫’的古建筑之美。随后来到如诗如画的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宁静与雅致能洗净心灵的尘埃……”19日举行的绵阳文旅资源推介会上,文旅推介官“李白”带领观众感受那些藏在山水间、故事里的美丽与惊喜。
会上,绵阳发布精品旅游线路以及机场航线,把绵阳好风光、好环境带到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文化三推’活动,我们今年与多地签订引客入川、引客入绵等协议,签约金额近亿元,实现文旅商品销售总额近3000万元,让绵阳在更广阔的领域寻求到更多发展机遇。”温芬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四川日报》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文婷 校对:杨雪容 审核: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