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至,挂菖蒲
龙舟起,糯米香
又是一年端午节
绵阳各地接“粽”而至
开展丰富的活动
一起看看吧~

近日,在盐亭县金孔镇蒙垭村,数百村民齐聚一堂过端午,共同制作传统包子,感受节日氛围。

村民们用新麦磨出的面粉和面,加上苋菜汁、菠菜汁、南瓜汁,制作出五彩包子皮,也寓意五谷丰登。

临近中午12点,百人包子宴开席,五颜六色的包子形态各异,弥漫着浓郁的香味。村民们围坐一起,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包子,其乐融融。

除了传统的包子制作,现场还有传统文化展示、端午节知识竞答和快板等环节。参与者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文化。

近日,浓郁的端午氛围萦绕在安州区桑枣镇齐心村,不少村民都在家包着粽子。村民肖兴蓉是制作粽子的行家,她说:“包粽子要准备好粽叶、糯米、绿豆等,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放一颗红枣,这样包起来好吃,颜色也好看,裹紧一点,一枚三角粽子就制作完成了。”

村民们将艾叶做的竹编系在床头或是门框上,可以起到安神和驱虫的效果。修剪好的艾草还可以编成花环,再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花,插在艾草环上,一个漂亮的艾草花环就做好了。

不少村民还在粽叶上写上“安康”“喜乐”等祝福语,并将粽叶挂在外面,祈祷家人朋友幸福安康。

近日,仙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海棠社区,开展了“绿色端午,环保先行”主题活动,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既传统又创新的节日盛宴。
活动现场,一双双灵巧的手,将一片片粽叶、一粒粒糯米包裹成一个个香甜可口的粽子,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气氛和谐融洽。现场还开展了投壶游戏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还为居民们送去了粽子,这份温暖和关爱,让端午节的氛围更加浓厚,也让居民们感受到了温暖。
在仙海区中心幼儿园,还上演了一场沉浸式的古风游园会。孩子们身着汉服,“穿越”回古代,迎一场国潮盛宴。


6月6日,绵阳师范学院高新校区一片欢腾景象。该校师生们精心筹备的一场融植物知识科普、传统文化体验、生态环保理念宣讲活动,吸引了全校师生参加。高新区火炬四小、绵阳市少年宫等友好合作单位还组织了师生代表前来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端午习俗及草木资源知识讲解、手工香囊缝制、艾灸体验等多种活动形式交相辉映。师生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深刻领略到传统节日的别样魅力,同时也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效用。

连日来,绵阳各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端午活动,活动现场,居民相互协作包粽子,随着粽叶的舞动和棉线的缠绕,一双双巧手将糯米巧妙地包裹成形态各异的粽子。


活动还设有有奖问答、义诊、惠民宣传、入户慰问等环节,增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凝聚力,大家共同度过了一段愉快而有意义的时光。




6月7日,“粽叶飘香迎端午 军民连心粽是情”双拥主题活动举行。绵阳市双拥办联合绵阳军供站、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等走进驻绵某部队,通过包粽子、谈民俗、同唱双拥主题曲等活动,进一步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营造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家围坐在一起,拿出糯米、红枣、红豆等食材开始包粽子活动,卷粽叶、填糯米、放红枣、扎腾绳,巧手纷飞。一张翠绿的粽叶、一把糯米馅料,随后变成了一个个棱角分明、粽香四溢的粽子。
现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老师还给部队官兵上了一堂生动的民族节日文化课,详细讲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发展及节日民俗。
(盐亭融媒 安州融媒 吴成光 张艳 雷丽 王世华 潘晓莉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 杨沐琪 安峥 李锦辉 蒲滔 陈冬冬 郑金容 刘凤君 文/图)
编辑:练思佳 校对:张春梅 审核:廖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