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二季度,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迎来市场需求旺季。面对日趋饱和的市场订单,传统制造企业如何提质增效、确保按期交付?
4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绵阳经开区的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空调”),主管生产经营的副总蔡劲松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一季度公司实现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开局:生产订单接近160万套,产值接近40亿元。
当前,公司的生产订单已经饱和。公司通过前期大力推进“智改数转”,对生产线进行了自动化改造、智能化投入,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有望通过二、三季度的集中攻坚,力争2024年产值突破100亿元。”蔡劲松信心满满。
信心来源于何处?在长虹空调电控厂,一条外电控自动化生产线给出了答案。相比传统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用人从46至47人减少到20至25人,UPPH(单人单位时间内产值)翻了两倍。同时,传统生产线大量的人工关键工位,全部用自动化方式取代,如异型插件机、上下检AOI光学检测设备、ICT功能测试及自动写程、FCT功能测试……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自动插件工序,使用异型插件机替代人工将部分手插元器件自动插装入印制板上,插一颗件仅需0.6秒。不仅如此,该插件机还具备激光自动识别功能,插件精准、高速低噪、运行稳定。一台异型插件机可同时插8颗件,而一个熟练老操作工也仅仅只能同时插4颗件,机器换人,不仅可以避免人工插件出现的错插、漏插,还将工作效率提升了2倍。
“以前我们全部是人工测试,容易出现漏检或者是检测不良未发现的情况。”电控厂副厂长余波告诉记者,使用ICT测试工序后,实现在线检测、在线写程、数据自动存储,并将所有的数据上传到系统。若检测不合格,产品是无法下线的,在后期的质量追溯中,也可以有效追溯到具体是哪一道工序出了问题,在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还对产品实现了可追溯性管理,提升了公司的质量管控水平。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条生产线还采用AOI自动光学检测,AOI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AB双面检测功能,不合格焊点通过电子屏进行标记推送显示,定位快速、操作便捷。
高效、精准、快捷、稳定。一条外电控自动化生产线成为长虹空调自动化、智能化的生动诠释。
随着脚步的推移,记者发现,在长虹空调的各大生产厂区,随处可见 “智改数转”的典型运用成果。
在两器厂H09生产线,只见全自动机器人正高速运转,对冷凝器进行下线堆码。在整机厂,压缩机自动抱取机器人正将压缩机从生产线上一台台有序抱下,精准衔接、高效稳定;协作机器人正左右开弓,自动安装螺钉,主打一个稳、准……
“冷凝器、压缩机较重,以前下线堆码、堆垛全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有了全自动机器人,彻底解放了人工。”长虹空调总经理助理贺羽表示,公司围绕“智改数转”,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过程的信息化,逐步迈向智能化。近几年,公司每年都投入几千万元对整机总装厂、两器厂、电控厂进行自动化、信息化改造。
目前,公司拥有行业先进的AT装备400余台(套),大规模优先推动高品质要求、高强度及高危险岗位的机器换人,已实现关键质控点工序智能化设备100%全覆盖,实现关键制程核心数据的100%自动采集。通过AOI及AI等深度融合的自动检测技术应用,实现无人化自动检测及自动判定,减员提效的同时,大幅提升制程质量保证能力,依托制程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控以及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围绕“制造零缺陷”持续推进全价值链的改善提升。
近三年来,长虹空调生产效率累计提升了44%以上,自动化率累计提升了16%以上,生产效率和产能都得到了极大释放。“我们有信心保质保量完成各大市场订单,给消费者放心、舒心的消费体验。”贺羽表示。
(涪江观察记者 谢艳 唐云峰 文/图/视频)
编辑:曹海容 校对:张春梅 审核:袁媛 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