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正当时 绵阳“守”艺人①丨给年轻人“种草”农耕的老潘

  • 涪江观察
  • |
  • 2024-03-25 16:02:00


封面.jpg

今天,在绵阳

仍有一群有趣的人

烟火之上

国潮风起

创造着方兴未艾的艺术

守护着不可多得的手艺

TA们是绵阳“守”艺人

即日起

涪江观察《烟火涪江》栏目推出

《国潮正当时 绵阳“守”艺人系列稿件

和大家一起看

TA们在国潮中的

“守”艺故事

海报2.jpg

QQ截图20240325125153.png           

“什么叫国潮?我觉得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来我这,耐心接触农耕文化,这事就挺潮。”

  艳阳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透过门窗投射进屋子里;

  墙面上,错落有致地挂着以五谷杂粮为材料制作的粮艺画;    

  一侧的屋子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农具,也有上百瓶植物种子;    

  屋后的小院有一个地块,油菜花正恣意绽放。

  这是绵阳市丰谷镇鑫田粮艺传习所一角的春景。

  2024年3月的一天上午,鑫田粮艺传习所的创始人潘德贵,向两位来自绵阳城区的朋友,聊起他越来越热闹的农耕馆。


大米,居然是超市种出来的?

  潘德贵常为城里孩子的“科幻”发言感到语塞,他们将麦苗说成杂草,看到一头黄牛感叹“这只羊好大”,以为“大米就是从超市种出来的”。

  他意识到,现在很多人“不识五谷,不知节气”,曾经“水耕田牛拉磨”的传统农耕文化不该被遗忘,“我需要建一个农耕馆,留下农耕文明的记忆!”

10_副本.jpg     
8_副本.jpg

  2018年底,潘德贵将丰谷老粮库两间废弃的库房租赁下来,改建为鑫田粮艺传习所和农耕博览馆。

  他将个人多年的积蓄和每个月并不多的退休工资投入进去,这一干,就是5年多时间,累计投入超过30万元。

给年轻人“种草”农耕
这事就挺潮!

  当天下午4点,绵阳城区一所学校的老师打来电话预约,计划周末带儿子来体验粮艺画、认识农具和作物种子,潘德贵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这样的预约,已经成为常态。绵阳城区的学校、教育机构,利用周末来此开展研学活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走进传习所和农耕馆,体验城市之外的农耕趣事。

W020240320417751805399_副本.jpg

9_副本.jpg

  从种子播种到收获,从老物件用途到利用节气,这里见到、体验到的每一个农耕细节,都让90后、00后的年轻游览者,觉得新奇和震惊。

  在这里制作小幅粮艺画,也成为学生和年轻人的热门体验项目,这是潘德贵专门为他们设计出来的“小周边”。    

20_副本.jpg

  当有人问及他,是否清楚国潮如今火遍全网时,还掉在“2G网”的潘德贵则一脸迷惑反问,“什么叫国潮?我觉得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来我这,耐心接触农耕文化,这事就挺潮。”

  潘德贵还提到,最初刚修建农耕馆时,听到最多的声音是不解与嘲讽,甚至有人说,原本就要拆除的老房子,能整出啥名堂?

  如今,潘德贵周边的人,看见初具规模的传习所和农耕馆,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特别是一些粮油系统的老职工来参观后,点赞他“干了一件特好的事”。

“路边花”也能惊艳过路人

  在农耕馆后院的小路旁,路边花开得惊艳。潘德贵向朋友打趣说,“我就像这角落里的小花,不管你们想不想看,我就这么开着,总会遇到欣赏这朵花的人,所以想做什么就去做,总会遇到你的知音。”

5_副本.jpg

  潘德贵的这般热爱和执着,的确吸引了不少欣赏这朵“路边花”的人,他也慢慢获得一笔笔定制粮艺画的订单。在传习所内的工作台上,一幅《康熙御制耕织图》正在制作中,全套共46幅,作品完成后,就会送到买家——成都的一家艺术机构里。

3_副本.jpg

  还有很多订单,是潘德贵尝试“走出去”后的意外收获。

  2022年,他受邀参加了“绵品出川”东莞行活动。广州一家书院负责人,看到潘德贵的粮艺画后感觉惊奇,现场就定制了《二十四节气》《清乾隆耕织图》各一套。

  让潘德贵感动的是,每一个订单,他都会听到“潘老师,你说好多就是好多,不讲价”。那些客户发自内心喜欢粮艺画作品,他认为是遇到了爱家,反倒会主动降价,“无论多少,都是在间接支持传习所、农耕博览馆的建设”。

7_副本.jpg     
6_副本.jpg

  虽然困难不少,但潘德贵总会因为得到这些爱家的欣赏和认同,坚持把传习所和农耕馆办下去。他还给自己列出新的目标,“争取在3年内,将传习所和农耕博览馆全面建成”。

《烟火涪江》征稿启事

  《烟火涪江》是《涪江观察》开设的人文栏目,栏目立足绵阳、辐射涪江流域,以纪实风格讲述涪江流域鲜活的百姓生活故事,并长期向社会公开征稿。

一、征稿主题

  国潮正当时 绵阳“守”艺人

二、稿件征集对象

  所有人士均可参与

三、参与方式和要求

  1.写下你熟知的民间手艺人故事,发送至电子邮箱fjgcapp@126.com,同时备注作者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稿件一经采用,将支付一定稿费。

  2.故事要求真实鲜活,内容健康,100字以上。

  3.图片、视频、文字均需保证版权合法。

下载涪江观察  看更多烟火故事

(涪江观察记者 张登军 涪江观察编辑部 付玙璠 文/图/视频 蒲敏/视觉设计)

编辑:付玙璠 曹海容 校对:张春梅 审核:袁媛 廖耘

0
X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