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3年度四川科技创新领域十大榜单重磅发布,众多获选成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榜单上,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主要完成的“X射线FLASH放疗射线源研究”入选2023年“四川十大科学进展”,有望使我国率先实现FLASH放疗临床应用。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唯有自立自强,才能突破瓶颈,迈向辽阔之地。那么,核技术应用产业为什么绵阳行?
以核医疗产业为例,作为核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绵阳已构建起研发、生产到应用首尾相连的闭环链条。闭环逻辑之下,依靠科技创新抢占“新赛道”,成为绵阳的谋略方向。
近日,由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医用回旋加速器,顺利完成海外吊装入场工作,成功落地肯尼亚内罗毕西部医院。这也成为首台落地海外的“中国造”医用回旋加速器。
医用回旋加速器是核医疗领域的关键设备之一,在放射性药物生产、核医学影像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而玖谊源的首创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有利于推进核医学关键装备实现国产化替代。
“以前该设备国内长期依赖进口,公司通过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现已具备医用回旋加速器全球供应能力,海外项目顺利落地装机,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和合作机会。”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瑞利表示,通过拓展开发海外市场,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将努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更高效的医疗装备和服务。
在绵阳,核医学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画面正一次次上演,努力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跳跃。
核医疗产业在绵阳的兴起,并非偶然。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依托中物院独特的核技术优势和自身丰富的医疗资源,加快推动核医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技术研发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样品”走向“市场产品”。绵阳成立涪江实验室,构建核医学“人才汇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临床应用”全过程创新链。
为抢占“先机”,向“从1到N”的裂变迈进,绵阳还建成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放射性同位素及药物)研发中心、靶向放射性药物创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省级创新平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开创性进展。
放眼全国,绵阳已成为国内少有具备“医用同位素制备、放射性药物研制、核诊疗设备研发生产、核医学诊疗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潜力的地区。从一个占地4000亩的产业园,可以折射出绵阳核医疗产业的进击之路。
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内领先的科研实力和反应堆独特资源,以核素核药和诊疗装备、核医疗中心三大板块为主体,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3月5日,在园区首批入驻企业四川先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穿上防护服走进生产线看到,放射性药物生产设备正在安装调试。由于设备内部自动化程序较多,预计将于下半年投入使用。
四川先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核药企业是核医疗产业链的中游,需要上游供应医用同位素。“落地产业园我们所需原料——医用同位素,在园区内就能找到。”四川先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明指向公司旁一个已完工的箱式涵洞,“同位素半衰期短,对物流配送的时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耗时3个月,游仙区打通了涵洞,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游仙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医用同位素生产方式分为反应堆、加速器、同位素发生器三种。而与四川先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一墙之隔的中广核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基地,在产业链上,两者属于上下游关系。中广核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基地,可实现核医学显像诊断领域多产品的布局,进一步为下游核药的研发和生产奠定基础。
面向未来,勇闯核医疗“蓝海”。市经信局医药和化工科科长谢陈表示,将继续发挥核医疗基础资源优势,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及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培育长链条、全场景核医疗产业,打造核医疗临床应用示范地、自主创新策源地和高端装备引领地,建设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核医疗产业发展高地。
核医疗产业作为绵阳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绵阳一方面在广度上“生成”赋能力,邀请专业机构编制了《十四五核技术利用产业规划》《绵阳市核医疗健康产业研究报告》,为“十四五”期间核医疗产业提供科学指引。另一方面在进度上“生成”驱动力,实行“一条产业链、一家链主企业、一名首席科学家、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持续推动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
(涪江观察记者 郭若雪 唐云峰/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秦琴 校对:王政 审核: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