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消息传来:第三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2022)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数字政府赛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审,绵阳市大数据中心参赛作品《绵阳市疫情防控一体化管理平台》荣获数字政府赛“十佳案例”。
风险人员排查动态、重点地区来绵自主报备、各县市区隔离转运情况……10月26日上午11时,我市应急指挥部即将运行的指挥调度系统大屏上,正分区域实时显示着十余项疫情防控分析数据。
“这些分析数据都是基于‘绵阳市疫情防控一体化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绵疫控’)收集而来。”市大数据中心主任史云宾介绍,“绵疫控”上线之前,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我市面临着基层防疫人手不足,缺乏特殊场所、重点人群疫情防控监测手段,人工开展流调、隔离点管理效率低等难题。该系统融合大数据、GIS、云计算等技术能力,打造了集来返人员信息自主申报、重点人员核酸监测、市级核酸管理平台等多项战“疫”场景应用的疫情防控一体化管理平台。
今年4月1日,平台正式启用。我市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对重点风险区外来人员的高效核查和精准管控,对排查核查、核酸检测、隔离管控、重点人员、措施督导等环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截至目前,“绵疫控”累计注册用户212.9万人,服务群众3562.9万人次,排查风险人员204.8万人次,排查完成率99.2%,平均排查时间由12小时缩至2.8小时,通过信息化改造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大幅减轻基层负担,提升了疫情发现处置能力。
记者打开“绵疫控”微信小程序看到,常用专区里14个功能全面清晰。用户使用该程序,不仅可以报备行程,遇到交通卡口需要登记,“扫一扫”就能走;各中高风险城市来绵管控政策,“点一点”全知道;全市核酸检测点、疫苗接种点、生活物资供应点,程序里详细标注,可导航前往……
“这是一个根据绵阳疫情防控实际、基于群众需求,不断创新优化的平台。”平台项目负责人谢奇志告诉记者,为了让防疫更有精度,中心成立信息化专班下沉基层工作点,全面摸排防疫流程和需求,迄今优化迭代系统功能设计32次,针对性解决需求76条。
不仅注重精度和广度,“绵疫控”还在疫情防控温度上下功夫,开发了“关爱绵阳人”“51288”等服务功能。记者了解到,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身在外地的绵阳人,只要因疫情有帮扶需求,都可以通过这两项功能,申请生活救助和帮扶。据统计,目前共接到各类求助超9000件,均及时回复处理。
“目前,我们正在对重点人员核酸监测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同时突击建设核酸检测指挥调度系统。”谈及现阶段的工作,谢奇志带着记者来到了市大数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七八名技术人员正在这里集中办公,每个人都在笔记本的键盘上熟练地敲打着,这些快速跑动的代码,将进一步完善我市联防联动智慧防疫信息化体系,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科技与数据保障。
(绵报融媒记者 赵烨 文/图 杨雪容/视频制作)
编辑:练思佳 校对:贾非 审核: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