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家电行业寒潮席卷珠三角之际,扎根南头镇21年的广东长虹凭借“工改”驱动数智化转型,突破产能与市场双重困境,2024年年产销达1100万台,助力中国电视品牌首入全球出口前三。这场以智能制造升级与全球化战略为核心的突围战,展现长虹制造业韧性,树立“湾区实践样本”。
在广东长虹产品展示大厅,一台巨幕电视正用AI大模型生成水墨画,引得国际合作商频频驻足。通过智能交互体系的持续优化,长虹成功打破安卓与iOS系统壁垒,使电视机从家居设备进化为家庭互联网中枢。
这种技术突破源于“内外双循环”的创新机制:研发团队深入北美、欧洲等市场一线,将韩国客户反馈的0.3秒音频延迟转化为“三阶信号追踪法”技术规范,同时引入Google TV动态背光补偿算法等国际标准,形成“需求捕捉-技术攻关-标准输出”的闭环。
“我们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技术迭代策略。”广东长虹相关负责人王小平介绍,真正的产品领先,在于将用户痛点转化为全球技术规范的能力。
2003年,依据长虹控股集团海外战略规划,长虹海外业务从绵阳迁至中山,广东长虹应运而生。
作为长虹布局华南、进军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广东长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速产品迭代升级。2024年,完成613个项目开发,智能平台迭代升级步伐加快;R+5.0全球首发,Roku TV、WebOS、AOSP等智能平台持续优化;OLED系列旗舰产品全面铺开,金属无边框产品实现全尺寸覆盖。
如今,广东长虹积极拓展合作边界,与Google等行业巨头共建智能家居系统,针对欧盟市场需求开发定制化操作系统,在全球科技舞台上书写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在德国IFA展会的科技舞台上,广东长虹的AR演示系统尤为吸睛。消费者只需轻挥指尖,壁挂影院系统便即刻调节环境光线,Soundbar音响同步根据空间结构优化声场,营造出沉浸式视听体验。
沉浸式交互体验的背后,是广东长虹从传统的电视硬件销售,向全场景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华丽蜕变。在广东长虹的创新生态中,“用户洞察”早已融入到每个业务环节。研发工程师定期驻点卖场一线,通过直面消费者收集真实反馈,让技术创新更贴近市场需求;品质专家深入供应链管理岗位,从运输损耗数据中探索包装革新方案。
基于对全球市场格局的深度研判,2024年广东长虹成立市场推广部并与营销区域部协同发力,重点深耕北美、美洲、独联体、欧洲四大成熟市场,同时积极开拓非洲、中亚、东北亚、南亚四大新兴市场,构建全球化营销网络。
当行业还在聚焦硬件参数的激烈竞争时,广东长虹已凭借前瞻的战略布局、创新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和完善的服务体系,率先完成从传统制造商向智慧场景服务商的跨越,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企业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从来不是人才定义战场,而是实战的熔炉锻造出真正的精英。
00后郭艳红的成长颇具代表性。初入职场时,郭艳红从业务员做起,在师傅陈少锋的带领下开启了“闯关模式”。面对复杂的ERP系统和7个部门的协同流程,她时常卡在“下一步该找谁”的困惑中。一次因数据失误险些延误交货的危机,成为她职业成长的转折点——导师递来的工作SOP大纲,指引她“先梳理系统操作节点,再标注各环节对接人”。这份量身定制的流程宝典,帮助她在短短三个月内构建起清晰的业务框架。
郭艳红的快速蜕变,得益于广东长虹精心打造的“师带徒+项目制”培养体系。广东长虹创新构建“战略-培养-激励”三维人才发展体系,打造全周期、分层级的成长生态:针对新员工,通过沉浸式入职训练,融合集中培训、岗位实训与导师带教,助力其快速融入;为老员工定制分职序、分层级的进阶课程;对基层干部,推行网络课程学习与在职学历提升计划,夯实管理基础;对中层干部,则通过网络学习、外出观摩等多元化方式,锻造卓越的管理能力。
近三年来,广东长虹积极引进2名国际化营销专家和5名行业顶尖人才,同时建立A/B库高管储备梯队与“青苗计划”基层人才池。在培养机制上,公司推出研发预研竞赛、营销跨国轮岗等特色项目,全方位激发员工潜能。
4月15日,素有中国外贸“风向标”之称的第137届广交会在广州盛大启幕。长虹美菱国际区副总经理黄和荣在央视镜头前,一语道破企业制胜密码:“长虹能够做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针对不同国家市场开发定制化产品,这种协同创新能力让我们的产品始终走在市场前沿。”
这份协同力的根基始于2019年的战略变革。在长虹全球经营变革战略牵引下,长虹整合海外家电三大产品线与国际品牌业务,成立长虹·美菱国际区,实现了电视、空调、冰箱等产品线的优势互补,资源复用率提升30%,为全球化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东长虹与长虹智慧显示(中国)公司的合作堪称产业协同典范。双方建立“研发-制造-品控”全链条协同机制,成立显示技术、智能系统等9个跨国技术专业组,并推行人才双向轮岗制度,实现质量数据实时共享,海外产品直通率提升2.3个百分点,成功将海外新品开发周期缩短15天,推动OLED、Mini LED等前沿技术顺利进入北美高端市场。
这种立体化协同网络,使企业从单一产品输出者进化为产业生态构建者,驱动企业向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全球化发展迈进,也为全球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光之所至,皆为热土”,从南海之滨到地中海沿岸,这场始于像素点的革命,不仅重塑了家庭视听体验,更以技术硬实力为笔,在世界制造业版图上勾勒出一条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崛起之路。
(来源:微长虹)
编辑:陈霞 校对:张春梅 审核: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