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牟勇:重器不受制于人 “匠心大于天”

  • 涪江观察
  • |
  • 2025-03-14 16:10:05

头.jpg

  突破进口产线技术封锁,他将自动化大旗扛在肩:27年,28项专利,83名高徒,创效9700万元让人惊叹。

  是责任,是经验,更是他心里的“匠心大于天”。他就是202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牟勇。

  守初心,历风雨,披荆斩棘挑重担

  “十年工,百年匠”,每一位匠人的诞生,都并非偶然,而是历经数十载风雨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牟勇,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科男,从小就对元器件特别感兴趣,很喜欢捣鼓它们。1998年7月,牟勇大学毕业后进入当时的长虹彩电二部注塑厂当起了一名普通的设备维修工,开启日复一日的设备检修工作。

1.png

  在设备维修一线历练,牟勇打趣说是在和设备“谈恋爱”,但凡遇到设备难题,总会激起他的挑战欲,成了同事们口中的“牛角尖”对象。

  正是这种“牛角尖”劲儿和迎难而上的精神,他逐步从设备班长、设备技术员成长为设备技术主管。后被选派参与2002年广东长虹塑料制品厂短期援建、2005年长虹主厂区注塑厂房搬迁工作,这为他日后的设备技改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2006年,牟勇调任塑料一厂(原高水厂区塑压三厂)设备技术主管,主管设备技术、技改工作。2008年厂区搬迁,有着厂房搬迁经验的牟勇再次勇挑重担,从本部辗转各分公司,参与多项搬迁、援建工作中。而很多新建项目并非那么简单。靠着一股韧劲儿、拼劲儿、闯劲儿,他硬是支撑了过来。

  回想起那段经历,牟勇至今都印象深刻。“学习是让自己进步提升的源动力,只有学无止境,才能在新领域里开辟新的赛道。”牟勇说,面对新领域,他潜心研究,自己不断学习提升的同时,也要求团队强化学习。

  沉下心,勤专研,自动化大咖放异彩

  2011年左右,电视机面框高光工艺成为主流,而这需要在机床上安装蒸汽高光控制器才能实现这个工艺,压制出成品。彼时,设备只能从韩国进口,费用高达100万元/台。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公司购买了两台回来,给牟勇一个艰巨的任务——让蒸汽高光控制器实现长虹模塑造。

2.png

  什么设备这么厉害,要100万元?牟勇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他和他的团队开始对这个高档进口设备捣鼓起来。经过几番研究,他们发现这个工艺其实并不难。于是,画图、购买原材料、组装、编制程序、试机,一台长虹模塑造的蒸汽高光控制器硬是被他们成功开发应用,通过不断改进,不仅将成本价格控制到了3万元,还实现了机床与辅机设备的集成。

  此外,牟勇作为长虹模塑的一员,专注于自动化设备的开发与应用,个人累计申请国家技术专利达24项;自主研发多类专用辅助设备,累计制作459台设备,有效解决了公司依赖进口设备的难题。同时,他带领团队通过自主研发自动化工装设备,实现推广自动化案例137个,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十年工,百年匠,心之所向勇往直前

  2010年,在长虹集团公司指导下,牟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作为工作室负责人,牟勇不仅善于自动化领域的探索,还善于在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及创新成果分享机制方面展开探索,形成了大量的优秀实践成果,为公司首批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奠定了实践基础。

  在人才培养方面,牟勇坦言,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不仅需要依托师带徒等成熟的传帮带模式,还需要结合新形势下的技术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新机制的探索,实现技术人才的稳定培养及稳定发展。

3.png

  在后续的发展中,“牟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自动化技术从业人员83名,累计产生专利28项(4项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带动模塑公司员工积极参与长虹集团群众微创新工作,2024年公司合理化建议采纳实施1774条,创造和节约经济效益2159.58万元。

  牟勇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在自动化研究的道路上持续奋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练就过硬本领,提高自身素质,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 文/图)

编辑:杨雪容 校对:张春梅 审核:廖耘

尾.jpg

0
X

热门评论